一、原因分析
柿子樹上長白斑大部分都是蚧殼蟲,柿子樹蚧殼蟲種類比較多,常見的有草履蚧、柿棉蚧、龜蠟蚧等,尤其是柿棉蚧危害最大,幾乎在柿子樹落葉前都可能發(fā)生,對柿子的枝干、葉片及果實都有嚴重的影響。
蚧殼蟲以初齡若蟲在柿樹3-4年生枝條和當年生枝條的基部主干皮縫、樹孔、果柄基部處越冬,次年4月中下旬出蟄開始為害幼嫩枝葉。蚧殼蟲一般在每年的4-5月份達到產(chǎn)卵的高峰期,每年的六月上旬是蚧殼蟲第一代若蟲的高發(fā)期,隨后在七月份、八月份、九月份都會出現(xiàn)。
二、防治方法
九月中下旬,柿樹蚧殼蟲下樹之前,可以在柿子樹根部20-30cm處綁一個草環(huán),主要的作用是誘捕蚧殼蟲,使其在里面進行越冬,然后在春季進行集中銷毀。進入初春三月份時,可以對有蚧殼蟲的柿樹進行刮皮,對于一些蚧殼蟲發(fā)生嚴重的樹枝進行修剪,然后集中銷毀,同時噴施一些藥劑可以選擇3-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或者毒死蜱。在五月下旬六月上旬之間,建議進行一次防治,此時蚧殼蟲大部分處于卵和若蟲期,比較好防治,推薦使用10%吡丙醚1500倍/噻嗪酮+20%啶蟲脒2000倍/50%毒死蜱1500倍,蟲卵皆殺,持效期長。
除此以外,針對蚧殼蟲發(fā)生嚴重田塊,在七八九月建議最少進行兩次防治,其中九月份必防,推薦使用成分吡丙醚、噻嗪酮、毒死蜱、螺蟲乙脂等!需要注意的是,殺撲磷雖然防治蚧殼蟲效果好,但是在我國屬于禁用農(nóng)藥,不允許使用,農(nóng)戶一定要注意!再有就是,在防治蚧殼蟲時,建議一定要搭配助劑如礦物油、植物油等,因為蚧殼蟲表面有較厚的蠟質層,藥劑很難滲透。